佳妮
80后的童年游戏有很多经典的选择,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游戏:
1. 跳房子:这是一种常见的户外游戏,孩子们在地上画上不同的方格,然后要跳过去,遵循特定的规则。
2. 抓麻将:这是一种室内游戏,使用一副麻将牌,参与者根据特定的规则抓牌,组合成不同的牌型,最后得到最高分数的人获胜。
3. 跳皮筋:这是一种经典的女孩子游戏,使用一根橡皮筋,玩家要跳过不同高度和长度的皮筋,要求技巧和灵活性。
4. 抓丢鸡蛋:这是一种常见的集体游戏,参与者要站在一定距离内,尽量轻轻抛掷鸡蛋,以不破碎的鸡蛋数量来判断胜负。
5. 打篮球:这是一种户外运动游戏,孩子们可以在篮球场上进行投篮、传球和比赛,锻炼身体和团队合作精神。
6. 跳绳:这是一种常见的室外运动,玩家可以用绳子跳过,尝试不同的技巧和速度,也可以进行集体比赛。
7. 纸牌游戏:80后的童年中常常会玩一些简单的纸牌游戏,如斗地主、升级和21点等,这些游戏可以锻炼思维和策略能力。
8. 捉迷藏:这是一种常见的户外游戏,孩子们要藏在特定的地方,而其他人要找到他们,最后没有被找到的人胜利。
这些只是80后童年中的一部分游戏,每个人可能还会有自己特别喜欢的游戏。这些游戏不仅丰富了童年的乐趣,而且加强了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的能力。
兵工厂四号仓库
1.跳绳这可不是说现在的跳绳,现在的跳绳绳子都先进不少,童年时候我们用的绳子是一根大麻绳。玩家分为两种,有两个人抓住绳子的两端,用力旋转绳子,使绳子旋转起来,其他人按先后顺序进入绳子中间,随着绳子的跳动,自己也跳起来。如果被绳子碰到就为失败者,就会成为旋转绳子当中的一个。另一种玩法是可以同时有几个人进入绳子中间。这种游戏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氧游戏。
2.拍纸牌 拍纸牌也是当年我们这些80后课余的经典游戏。在我们河南开封,也称为“摔洋牌”(方言)。大家将一些不用的纸叠成三角形或者四角形,然后用力在平地上互相击打,被打翻的一方判负将输掉一张纸牌。这种游戏一方面需要很大的臂力,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聪明智慧,方能获胜。
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来了解下80后的童年是怎样的,80后那时没有手机没有网络,有的也只是黑白电视,条件好的还可能会有彩色电视。
所以80后那会喜欢玩跳房子跳皮筋,捉迷藏,还有堆稻草堆,或者到小河里抓泥鳅,大家玩的很高兴,随便玩一个游戏都玩得不亦乐乎。
吕银兰心
70后、80后童年的游戏有:丟手绢、抓狼尾巴、捉迷藏、抓小鸡等,70和80后是物资比较缺乏时代,这些游戏都不需要什么花费,同龄伙伴玩的很开心。
小时候玩过的游戏,就是我们童年重要的组成部分,我们的小时候,没有手机,没有电脑,没有网络,却依然玩得很开心,那么我们都玩过哪些游戏呢?1、织罗罗网儿: 用手指简单比划两下, 就可以翻转出许多的花样:金鱼、钱包、各种网状、一朵花... 很神奇有木有!你织我织秀巧手2、跳皮筋:女孩子的最爱, 一放学就像脱缰的野马, 跳到天黑也不舍得回家。难怪女孩子身体素质也都这么好女孩子专利,男孩子只有一边儿站着的份儿了3、歘(chua三音)大膀儿:小伙伴们席地而坐,先抛一个,再抛两个…… 眼睛和脖子,不停地随羊关节骨的抛上落下摆动。 染成自己喜欢的颜色4、拍纸片(或“洋火皮儿”):谁拍得翻过来了,就可以得到对方的“画片”,就算手拍疼了、拍红了,也不在乎。输光了哭鼻子有木有5、跳房子:在地上画个“房子”,单腿双腿跳一下午都不累。 边跳边唱着顺口溜6、弹玻璃珠:玻璃球撞来撞去, 最受男孩子们的喜爱。弹的准的就是英雄7、丢沙包:自己用碎布、针线缝成,用细沙塞满的沙包,就是我们的强有力武器。从扔手榴弹模仿而来8、盲人摸象:“来抓我啊,抓我啊...”蒙的不紧会不会从缝隙偷看过9、顶锤儿:咳咳,这可以说是最“礼貌”的比武方式了,单腿膝盖就能决出胜负最后的胜利者绝对是王10、老鹰抓小鸡: “小鸡们”吓得左躲右闪,尖叫声从头到尾都不断, “啊、啊,快跑!”小朋友的最爱11、抓迷藏:想尽一切办法,找到藏身的地方,心里默默窃喜:你肯定找不到我的~有木有你藏好了别人偷偷回家了的恶作剧嘿嘿12、钓鱼:一根竹竿,随便找个绳儿做鱼线,蚯蚓自己挖,再带个塑料桶,一钓就是半天。那会儿鱼多了去了13、爬树摘榆钱儿挂鸟笼:每天爬上爬下,田间飞跑,捉虫子,采花,上树摘野果。掉下来也是有的14、东西南北: 小时候老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,现在你还会折吗?在纸上写上狗啊啥的好怕折到哦
有跳绳,滚铁环,弹溜溜弹。还有玩陀螺,打火柴枪,女生玩的是踢毽子,荡秋千,跳方块格,老鹰捉小鸡,想起了过去快乐的童年,满满的回忆!
折飞机,打弹珠。
溜溜球,四驱车,跳皮筋,炸牛屎。
抓石头,老鹰捉小鸡,跳马,踢毽子,丢手绢,踢毽子,旋转风车,拉杨树叶,打弹弓。
打盒子。
拨浪鼓。
爬树,掏鸟窝。放风筝等等